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2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287篇
系统科学   262篇
丛书文集   75篇
教育与普及   4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1篇
现状及发展   118篇
综合类   3794篇
自然研究   2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87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Molecular data and methods have become centrally important to evolutionary analysis, largely because they have enabled global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rganisms in the tree of life. Often, however, molecular stories conflict dramatically with morphology-based histories of lineages. Th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animal groups provides one such case. In other instances, different molecular analyses have so far proved irreconcilable. The ancient and major divergence of eukaryotes from prokaryotic ancestors is an example of this sort of problem. Efforts to overcome these conflicts highlight the role models play in phylogenetic reconstruction. One crucial model is the molecular clock; another is that of ‘simple-to-complex’ modification. I will examine animal and eukaryote evolution against a backdrop of increasing methodological sophistication in molecular phylogeny, and conclude with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nature of historical science in the molecular era of phylogeny.  相似文献   
62.
参考有关学者提出的我国农村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原则,结合可得到的可用数据,以直接简明的指标,运用主成分聚类方法,对我国农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阶段性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从1995—2009年我国农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阶段性演变分类结果,说明国家政策和农村经济状况对农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程度影响显著,可为我国农民家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推进提供参考,以便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3.
锦屏隆里至黎平古帮地区,青白口纪末南华纪早期沉积作用特征可概括为碎屑流-浊流-悬浮沉积、震积岩和冰碛岩(包括水下泥石流)三个系列,文中讨论了隆里组中下部发育的细砾岩波痕,指出白土地砂体为南华纪初因成冰期来临海平面下降而形成的特殊性地区沉积建造,即长安成冰期开始时低水位氧化环境下的斜坡扇,该砂体常发育与金矿化有关的硅化、...  相似文献   
64.
帝王的文艺思想往往直接影响到他们所统治时代的文学发展。作为清代的第二任帝王,康熙不仅通过一系列文艺措施规范当时文坛走向,而且以帝王之尊,操觚染翰,留下了颇为丰富的各体文章以垂范当世文人及后代文人,更为直接的是他还通过与身边文学侍臣诗酒流连,构建了一支支忠实于皇权的御用文人群体。总之,康熙正是以其独具的政治优势左右着其时的文人心态和文学生态,在清初乃至整个清代文学史演进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心、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白垩系姚家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将姚家组一段划分为3个层序,每一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构成;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确定姚家组一段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11种微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三角洲发育较差;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树枝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该区下一步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6.
乌尔逊凹陷断裂的形成具有较明显的分期特征,通过分析构建层序界面、生长指数、断层活动速率以及伸展率等,得出本区断裂的形成演化先后经历了早期伸展、中期走滑和晚期反转三个阶段;结合各变形时期的主要断裂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认为伸展断陷期的主要控陷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分布;主要控陷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伊敏组沉积末期形成的南北向断裂与长期发育的北东东向油源断裂近正交组合,在大磨拐河组和伊敏组形成大量的圈闭,是油富集的主要区带.  相似文献   
67.
在对长期演进(1ong term evolution,LTE)上行数据发送机制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上行数据发送过程的实现提出一种无差错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选择方案,按照协议给出的反馈与授权的延迟的时隙关系,在设计中采用反馈与授权联合判断的方案...  相似文献   
68.
根据GenBank中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同源物种的AVPcDNA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得到了黑线仓鼠精氨酸加压素(AVP)基因部分cDNA序列,包括外显子2的全部序列和外显子1、3的部分序列,共433bp,并注册到GenBank(登录号:JN227681)。该段序列共编码143个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显示片段中含较多的a螺旋。该序列与其他物种相应区域的比较结果表明其同源性为84%~9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2%-93%。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与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一致,该序列的克隆为研究AVP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将有助于AVP的作用机制的研究及功能分析,同时该cDNA序列可作为物种亲缘关系或遗传距离研究的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69.
王敏  周忠和 《自然杂志》2011,33(2):112-116
自第一枚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鸟类的起源与演化成为了古生物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鸟类的起源问题涉及了恐龙以及早期鸟类的形态结构、飞行以及羽毛等多方面内容。在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以及相邻地区侏罗纪地层发现的许多保存精美的带毛恐龙,中生代的鸟类化石,为鸟类的恐龙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并且使我们对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有了较丰富的认识。笔者主要介绍了带毛恐龙的羽毛化石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发育生物学,讨论了关于羽毛的发育和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70.
本文把工程演化过程理解为一种双重双螺旋过程,即由技术链和非技术链(经济-社会链)共同构成的双螺旋。演化过程则由技术发明-工程创新-产业扩散三个环节组成。其中,工程双重双螺旋中技术链的演化,其基本内容是技术硬件(机器)和技术软件(知识和制度)双螺旋的演化。选择与建构机制是工程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选择机制使得在技术-经济进化过程中,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市场的选优汰劣,保证了工程活动和市场经济的健康演进。建构机制则体现为技术链与经济-社会链的双重双螺旋变革,形成新类型的双重双螺旋等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